為何有些異性戀男性會與同性發生性行為?
一些男性和女性會跟同性發生性行為,並認為自己是百分之百的異性戀,而且這些人不一定是處在深櫃裡的男同性戀、女同性戀或雙性戀。
社會科學家托尼・席爾瓦在美國郊區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不少白人男性會與自己妻子跟女友以外的「男人」發生性行為,但同時他們還是自認為是純粹的異性戀。
席爾瓦深入研究之後,發現這些人並非深櫃、也不恐同,甚至很多都表達支持同性婚姻。他們就是真的不覺得跟同性上床的行為意味著任何與身分認同有關的事情。
性向認同(指個體身份的概念本身)和性行為(指實際從事性行為的個人)雖然密切相關,但它們並不總是一致。更少人知道的是一些男性和女性會跟同性發生性行為,並認為自己是百分之百的異性戀,而且這些人不一定是處在深櫃裡的男同性戀、女同性戀或雙性戀。
當一個未出櫃的同性戀或雙性戀男性與另一名男性發生性行為時,他會認為性行為反映了自己內心的性向認同。
他沒有選擇公開自己的性向認同,很可能是因為害怕受到歧視。然而,當一個異性戀男性和另一名男性發生性行為時,儘管他確實與同性發生性關係,但他依然認定自己為異性戀。
卑詩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托尼・席爾瓦(Tony Silva)在著作《仍是直男:美國鄉村白男人彈性的性取向》(Still Straight: Sexual Flexibility among White Men in Rural America)調查了為何一些自認是異性戀的男性會與同性發生性行為。根據美國的大型調查顯示,成千上萬的美國異性戀男性「至少」曾跟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同性發生過性行為。
這個發現表明了性向認同不一定對應性行為的對象,而全世界的科學家——包含美國、澳洲和英國——都對這個議題進行過相關研究。
它涉及兩個相關但又獨立的問題:
首先,為什麼男性在跟其他男性發生性行為後,依然認為自己是異性戀?
其次,為什麼異性戀男性要跟其他男性發生性行為?
與同性發生婚外性行為成為一種在不傷害婚姻的情況下,得以緩解個人性需求的方式,對他們來說這不算出軌。
席爾瓦的調查訪問了60名曾經跟其他男性發生過性行為的異性戀男性,並特別著種在鄉村地區和小城鎮的男性。
他採訪的大多數男性的性取向(指對於特定性別感受到的心儀情感、愛慕或性吸引力)是受異性吸引的異性戀,但他們又為什麼要跟其他男性發生性行為呢?
調查結果揭示了異性戀男性與同性發生性行為的幾種原因。一些男性解釋說,由於婚姻中的性生活並沒有想像那麼多,他們雖然想維持婚姻,但也想要更多的性生活。
於是,與同性發生婚外性行為成為一種在不傷害婚姻的情況下,得以緩解個人性需求的方式,對他們來說這不算出軌,59歲的湯姆解釋說:「我把婚後的性生活想像成自己娶了一個修女。對我來說,放感情和情緒比純粹的性行為更不忠。」60歲的瑞恩也有同樣感受,他說:「即使現在的我跟同性發生性行為,但我沒有對妻子不忠,我也不會為此放棄婚姻。」
這些男性主要是認為跟其他女性發生婚外性行為會對婚姻造成負面影響,但跟其他男性發生婚外性行為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然而,大多數男性卻從未告知妻子或伴侶自己跟其他男性發生性行為的事。
為什麼男性與同性發生性行為後,依然認為自己是異性戀呢?
席爾瓦指出最關鍵的是必須知道,性向認同顯示出人們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性與非性,43歲的康納表示:「我認為同性戀跟同性性行為不同。就像你可以是運動愛好者,但不一定要成為運動選手。就算你不是同性戀,你也可以喜愛同性之間的性行為,或者其他各種性癖好。」
他們不覺得雙性戀能夠描述自己的性向認同,因為就浪漫關係而言他們只被女性吸引。
席爾瓦訪問的男性都認為自己是異性戀,因為他們覺得這種性向認同最能反映出他們與女性之間的感情關係、他們與異性戀群體的連結,或是對自身男子氣概的理解。
當然,異性戀的性向認同也意味著他們巧妙地避開被歧視的可能性,他們覺得與男性發生性行為跟自己的性取向無關,這只是生活中的其他層面。
小城鎮和鄉村的生活環境也影響了這些男性對自己的看法,37歲的賴瑞說:「我會說自己是異性戀,因為這樣最符合我們這邊的文化規範。」席爾瓦採訪的大多數男性對自己的性生活與性向認同都很滿意,他們不想是同性戀或雙性戀──無論是別人的觀點或如何看待自己都是如此。
這種現象或許令人訝異,但恐同並不是這些男性認為自己依然是異性戀的主要原因。席爾瓦採訪的大多數人支持同性戀和雙性戀享有平等的法律權利,其他研究也表明,平均來說跟同性發生性行為的異性戀男性,並不會比其他異性戀男性更恐同。
此外,雖然大多數男性知道用「雙性戀」最能解釋自己的所作所為,但他們並不覺得雙性戀能夠描述自己的性向認同,因為就浪漫關係而言他們只被女性吸引。
除了性吸引力或性行為以外,還有許多因素塑造了性向認同,其中包括社會環境、感情關係和男性與女性氣質的價值觀等。跟同性發生性行為的異性戀男不一定是「未出櫃的同性戀」,因為他們打從心底認為自己是異性戀,而且跟同性發生性行為也不會影響他們對個人性向認同的認知。
轉載自 MPlus|云閱讀 . 原文出處:Conversation